足球不仅是世界第一运动,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群体——足球流氓
这事背后,其实是长期存在的一种错配。
情绪与场合的错配。
比赛是一种对抗,但不等于攻击。足球是一种宣泄,但不等于你可以毫无底线。很多人没分清这两个层次,他们习惯把球场当成情绪免税区,以为只要不打人,就什么都能说。甚至有些社交媒体账号还会包装这些辱骂视频,用激情真实这样的词掩盖底层的恶意。
这是纪律的失守,也是文明的滑坡。
按照中国足协2024年3月修订的《赛区管理规定》,球迷恶意辱骂裁判、球员或教练,一经查实,主队俱乐部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,甚至可能被判空场比赛。但处罚落实难、取证复杂、俱乐部态度暧昧,这套规则在现实中几乎形同虚设。
我也在想,那些躲在看台阴影里喊脏话的人,是不是从没想过自己会被追责?
这不仅仅是中超的问题。
2018年世界杯,俄罗斯球迷公开辱骂英格兰球员妻子;2016年欧洲杯,英法球迷大打出手;英超赛场上,足球流氓几乎成了一种亚文化。有数据显示,2022-2023赛季,英格兰警方因球场暴力行为逮捕了2531人,同比增长了59%。而中国虽然没到那个程度,但这股流氓文化的影子,已经越来越浓。
问题是,这种氛围,正在蚕食年轻一代的观赛习惯。
我问了三个朋友,都是90后球迷,其中两个已经不太去现场了。理由很直接:没意思,不是看球,是看谁骂得狠。另一个人说,他上次带女朋友看球,整场脸都绷着,因为坐在前排的一帮人,从比赛开始就没停过,喷裁判、喷球员、喷对手球迷,场内喊哨,场外喊妈。
想象一下,原本热烈的比赛氛围,变成一个放肆骂街的战场。还怎么推广足球文化?
有时候我在想,这些球迷到底是爱球,还是借足球发泄生活的不满?他们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忠诚支持者,但行为和街头无赖没什么两样。他们说自己是真性情,可真性情为什么非要搭在别人家人身上?
这个国家花了那么多年推动职业体育,从青训到转播版权,从硬件设施到职业联赛改革,说白了,就是想让足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让它成为一种情绪发泄的出口。
结果,越是关键比赛,越是主场强队,就越容易听到人身攻击、谩骂连篇。这不是文化,这是退化。
退一步讲,就算你不喜欢韦世豪,你觉得他踢得脏、演得多、动作大,也不至于牵连家人。这是底线。
骂人并不新鲜,但骂得如此系统化、组织化,甚至被合理化,才让人心寒。
我真的想知道,那些骂得最起劲的人,回到家之后,会怎么面对自己的孩子?会不会觉得自己在球场上那一刻,是个勇敢的批判者?还是仅仅是个情绪爆破的工具人?
你有没有发现,这届球迷有点反观众?
他们不是去看比赛的,是去表达情绪的。他们不在乎比分,不在乎场上谁踢得好,他们只想当着别人的面骂,想让别人听见自己的愤怒,哪怕是无理的、下流的,也要喊出来。好像只有这样,才算没白来。
那我也问一句:
如果你真有情绪,真不爽生活,那为什么不试着解决问题,而是跑去骂一个和你没仇的人,甚至骂他家人?
这不荒唐吗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